第四节 噶举巴
此在藏文有二种书法:一可译为白传,解谓祖师林热巴(gling-ras-ba)等曾著白衣传教;一可译为教传,谓领承法脉之亲语教授而传承也。此分二派,一响巴噶举,二玛巴噶举。(上见《善慧史》46页)
响巴噶举,初祖穹波瑜伽士,赴印依止金刚座主,麦哲巴等四大根本师,八十五善知识,尽学心要,如拙火究竟之《喜金刚》,业印究竟之《胜乐》,幻身光明究竟之《集密》,梦幻究竟之《摩耶》,事业究竟之《大威德》等。回藏后于响巴建寺遂成派名,摄授弟子甚众,其讲法特色有三种趣道次第:一讲解四部经续之道次。二次三种因明,辨别真实义理之道次。三溶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入密而修之道次。后传弟子雅波甲,摩切(gyar-po-rgya-mo-che)等,名 “七宝传”,由此渐广。
玛巴噶举,初祖为玛巴法慧译师,赴印依止那若巴、麦哲巴、寂贤、古古热巴等,尽学《胜乐》、《摩耶》、《佛顶》、《欢喜金刚》、《四座》、《集密》等,后回藏宏法,得其教授者有四大弟子,四子中惟弥罗热巴成就最大,法嗣亦广。弥罗弟子中有二大上首:一为如月之热穹(ras-chung),一为如日之达波。嗣热穹传者,后又分出热穹耳传与恩宗(ngsn-rdson)耳传二系。嗣达波者,成四大系,即迦玛(kar-ma-pa)、帕摩主 (phag-mo-gru-pa)、色东(gsal-stong-pa)、刹巴(shang-tshal)。帕主一系又开出八小支,即止贡(bbri- gun)、林热(glin-ras)、达龙(stag-lung)、亚桑(gyah-bzan)、濯浦(khro-phu)、玛仓(smar- tshan)、耶巴(yel-pa)、宿色(shug-gseb)等。
本派教义,以《大手印》为究竟,以《那若六法》为方便,即生契证俱生空乐而得成就也。其中有名之教授,如达波之《庄严解脱道论》,系融合迦当派 之“道次第”与“弥罗大手印”之教授。其大印又有显密之分,显者即以经教证空性理,密者即以空乐双运为道。所以又名惟一白法也。他如达波之《俱生和合》, 止贡之《五法》,藏巴贾热(gtsang-pa-rgya-ras林热系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)之《八大导引》、《六平等》,尤为此派教授之特尚。(上 见《善慧史》49、61、64、《集续目录》169页)
-----摘自刘立千《印藏佛教史》
此在藏文有二种书法:一可译为白传,解谓祖师林热巴(gling-ras-ba)等曾著白衣传教;一可译为教传,谓领承法脉之亲语教授而传承也。此分二派,一响巴噶举,二玛巴噶举。(上见《善慧史》46页)
响巴噶举,初祖穹波瑜伽士,赴印依止金刚座主,麦哲巴等四大根本师,八十五善知识,尽学心要,如拙火究竟之《喜金刚》,业印究竟之《胜乐》,幻身光明究竟之《集密》,梦幻究竟之《摩耶》,事业究竟之《大威德》等。回藏后于响巴建寺遂成派名,摄授弟子甚众,其讲法特色有三种趣道次第:一讲解四部经续之道次。二次三种因明,辨别真实义理之道次。三溶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入密而修之道次。后传弟子雅波甲,摩切(gyar-po-rgya-mo-che)等,名 “七宝传”,由此渐广。
玛巴噶举,初祖为玛巴法慧译师,赴印依止那若巴、麦哲巴、寂贤、古古热巴等,尽学《胜乐》、《摩耶》、《佛顶》、《欢喜金刚》、《四座》、《集密》等,后回藏宏法,得其教授者有四大弟子,四子中惟弥罗热巴成就最大,法嗣亦广。弥罗弟子中有二大上首:一为如月之热穹(ras-chung),一为如日之达波。嗣热穹传者,后又分出热穹耳传与恩宗(ngsn-rdson)耳传二系。嗣达波者,成四大系,即迦玛(kar-ma-pa)、帕摩主 (phag-mo-gru-pa)、色东(gsal-stong-pa)、刹巴(shang-tshal)。帕主一系又开出八小支,即止贡(bbri- gun)、林热(glin-ras)、达龙(stag-lung)、亚桑(gyah-bzan)、濯浦(khro-phu)、玛仓(smar- tshan)、耶巴(yel-pa)、宿色(shug-gseb)等。
本派教义,以《大手印》为究竟,以《那若六法》为方便,即生契证俱生空乐而得成就也。其中有名之教授,如达波之《庄严解脱道论》,系融合迦当派 之“道次第”与“弥罗大手印”之教授。其大印又有显密之分,显者即以经教证空性理,密者即以空乐双运为道。所以又名惟一白法也。他如达波之《俱生和合》, 止贡之《五法》,藏巴贾热(gtsang-pa-rgya-ras林热系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)之《八大导引》、《六平等》,尤为此派教授之特尚。(上 见《善慧史》49、61、64、《集续目录》169页)
-----摘自刘立千《印藏佛教史》